• WAP手机版 找学校  手机APP  设为首页
高考快讯

2018年参加新高考省份名单出炉!2019高考怎么选考?

2018/10/31 10:20:34   来源:求学参考网   阅读:26062   我要评论 
内容摘要:前段时间传闻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哑火”一事,终于一锤定音,有八个省(市)经教育部评估,达到了启动条件,被批准启动。那么,确定2018年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哪些?新高考下怎么选考?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学校面临哪些挑战?来看一看。2018年实行新高考省份名单:江苏湖北福建辽宁广东重庆河北湖...

前段时间传闻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哑火”一事,终于一锤定音,有八个省(市)经教育部评估,达到了启动条件,被批准启动。


那么,

确定2018年实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有哪些?

新高考下怎么选考?

家长能为孩子做些什么?

学校面临哪些挑战?

来看一看。


2018年实行新高考省份名单:

江苏 湖北 福建 辽宁

广东 重庆 河北 湖南


其实这样的进展是意料之中的,或者说是教育部早有安排的。陈宝生部长在今年3月1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答记者问时就谈到,我们的基本态度是实事求是、不凑数,条件达到了就批准启动,条件达不到就创造条件,达到了再上。时间服从质量,坚持质量导向、问题导向,确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新高考改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选科和录取形式上,不再分文理科,而是6科选三科,再配上语数外,简称“3+3模式”。


其实从新高考改革实施以来,人们就在关注和讨论,这样的选科到底好不好?怎么样选择才是最好的?选科确实是未来高考生们的一大难题,有20种搭配,就看你怎么去抉择了,这相当于把选择权交给了每一个考生。还有一点的就是关于英语,英语成绩不再是取决于高考,而是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的成绩,大大降低了难度。


从录取的形式来看,高考成绩不再是大学招生的唯一考量,而是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学生的能动性发挥余地更多了,高校的招生依据也是更丰富了。对于学生来说,新高考改革或许是一条更为有益的道路,综合发展成为主流。


新高考模式下到底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科目呢,随我们来分析下吧。


何为3+[6选3]模式?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选择的3门科目。


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一、是在录取模式上

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二、是在考试科目上

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三、是在考试时间上

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四、是在外语考试上

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五、是在计分方式上

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大学规划从高一就开始了?


新高考实行后,各年级大事表: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我们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


“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是怎么回事?

“从2018年入校的高一新生开始,所有高中生都必须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指出学业水平考试采取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课程的14个科目,全部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1.合格性考试

其中,合格性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1门学科实行书面考试,满分100分;同时,物理、化学、生物学和通用技术进行实验实作考查;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3门实行素质测试。

 

考试时间:

高一下学期: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高二上学期: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


高二下学期: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


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2次,不合格可以补考。合格性考试就相当于以前的会考,要注意的是,只有通过了合格性考试,才能报考等级性考试,也就是说,合格性考试是参加高考的第一道门槛!

                                                     

2.等级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共6门学科,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在上述6个科目中选择3个科目参加等级性考试。


新高考采用 3+(6选3)模式,而这个“6选3”就是等级性考试。


3.每个学生都必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6选3:

另外三门科目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任选三门进行考试,每门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全国统一高考之后(考完语数外接着就考选科的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果:

将卷面分按照一定的原则转化为等级制评分,分为A、B、C、D、E 五个等级。


20种选考方式,如何选科?

“3+[6选3]”的模式,也就是除了语数外三科,学生们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偏好等分别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中选出3门作为选考科目,于是产生了20种“风格各异”的选考方式。


每种组合可报专业的比例如下图:

2019年高考


从2017年第一批新高考试点浙江、上海来看,物理不仅占高校选课要求率最高,在选择物理科目后其可报考专业率也为所有科目中最高,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的恰巧是那些选了物理并且发挥不错的考生。


可见,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各个学科对应能选哪些专业,我们都应提前作了解,以下再给大家一些参考!


物理2019年高考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有重要作用,想在未来从事上述相关行业,就必须学好物理。


化学2019年高考


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生物2019年高考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


政治2019年高考

思想政治与教育学、文学经管等方面的专业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2019年高考


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地理2019年高考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些普适性的建议

20种组合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家长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如下选择方案:

01.历史+政治+地理

不推荐理由: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新高考下,这传统的三门文科组合最大缺点就是专业选择严重受限。


6选3之后,许多学校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


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他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考,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


02.物理+化学+历史

不推荐理由:竞争太激烈  

物理+化学+历史是一种偏理科的选择,也是所有20种选择里很多老师认为竞争度最大的一种组合,无论对于优生还是对于一般生而言,选这套组合都极有可能因为碰到太多强手而造成翻船翻车的情况。


03.地理+生物+政治

不推荐理由:大学难以衔接  

由于这三门课比较冷门,好老师几乎都集中在高中名校里,一般高中师资都比较一般。因此特别容易撞上名校生,进而形成激烈的竞争。

 

新高考模式下,家长该如何指导孩子?

在新模式下的考生在短期内要同时备考更多科目,这时家长帮忙取舍是门艺术。三科选考科目的出现,学校多会采用走班制和分层教学,这一块怎么引导孩子尽快适应是个关键。


对此,我们有以下建议:

1.让孩子尽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未来高考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解释,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不然知识点漏洞越来越大,再想补就难了。


3.引导孩子重视学考。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适合考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了,因为高二的学考等级会影响高考录取,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及时把知识点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去学习,家长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的录取。


学校篇

新高考改革“选科走班”面临8大难题,提议从4方面破局!


新高考改革继2014在上海、浙江进行试点后,2017年其他省份也开始相继实行。但是在陆续实行的过程中,新高考制度也暴露出了些许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该怎么设置的问题。


小结一下,我们学校面临着以下八大现实问题:

1. 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生涯发展指导。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首先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与生涯发展的指导。


2. 学科教学如何走向学科教育。我们要让教学回归教育,怎么才叫回归教育?就是回到帮助学生养成21世纪素养这样的轨道上来。


3. 文化课程拓展与特色课程建设。选修课程的开发我倾向校本选修课程的开放,我倾向于致力于文化课程的拓展。


4. 选科分科的标准与依据。最难做的就是选科分科的标准和依据,它是有讲究的,如何讲究?我在后面会谈到。


5. 常规课程与选科课程的关系处理。什么叫常规课程?简单来讲,我认为就是国家课程跟校本课程,另外一个就是高考的三门必考的三门和选修的三门。常规课程从两个维度理解,一个维度就是国家课程,只要是国家指定的那些课程,我们学校开设的叫常规课程,而我们为学生参加未来的高考面试或者为录取提供组织材料的课程,那个叫校本课程。要处理好几类关系?两类,一是高考的三门跟选修的三门的关系,另外是高考三门、选修三门加学校、高等院校录取需要提供的综合素质材料和面试的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6. 选课规则及评价方式的建构。我的建议是,要制定选科评价标准,当然我这里讲的选科评价标准是指校本课程的选科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两个层次的,一个是总体上的标准,另外一个是开设的相关课程的具体的标准。


7.选科后的走班后的班级管理策略的考虑。


8.综合素质培养与记录、考评。我们可以把综合素养的五个方面跟学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


“选科”怎么选?

首先是选科的困难。选科不是简单的事,是需要调研与指导的。二十几种组合,一所学校开得全、开得足吗?这当中会有许多制约的因素。没有充分地调研与评估,是会出问题的。至于学生方面,就有一个生涯规划的问题。


如何帮助学生摆脱选择的焦虑,需要有人给予引导,适时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职业目标,进而帮助他们一步步朝着理想的目标前行。家庭与社区环境等,否则再好的学校或工作对他们而言都可能是不好的。


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都具有语言、空间、人际、内省、数学逻辑、音乐、动作和自然观察八大智能。多数人只能在一两种智能上有出色表现,而这一两种便是一个人的优势智能。一个人的优势智能开发好了,其他智能有可能在其带动下越来越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家长与老师应联合起来,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尽早发现其智能优势,让孩子增强自信,扬长避短,明确方向,并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智能优势,适时确立符合自己优势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当然成人们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孩子不切实际的生涯规划。


选科固然要考虑个人的所长,但还得兼顾学生个人的意愿。比如我女儿的文科相对而言是长项,理科除了数学都可以,有的还相当可以。她的志趣是当记者,按理应该选文科。但当年她在高中选科时却选了理科。她陈述的原因很简单,上文科的同学一般而言数学都比较差,自己本身数学就不好,再跟那帮数学不如自己的人混到一起,那数学就会更差,所以还是要选理科。为什么选了化学生物组合,没有选物理?因为定位是考文科,没有必要去选物理啊。


所谓所适,就是要考虑学生能不能适应,选择了这个科目,老师所教的如果不能适应,或者他跟那班同学不在一个频道上,就有可能出是问题。适应不了,即便是优势学科,也是他的兴趣所在,也是麻烦的。


所需就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他所选的高等院校有没有这些课程,有没有这些专业。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相关的职业等等都是需要权衡的。


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学生自我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作为课程的生涯教育,必须是有目标、系统化的,需要兼顾个体因素与社会需要,乃至对现实世界未来走向的预测等。所以生涯规划指导师的遴选培训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走班”怎么走?

就各地的情况来看走班大体有以下几种状况:


一是全走班,即指语文、数学、外语和 “6选3”(或7选3)的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二是大走班,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可以保持原高一行政班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三是小走班,是指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将三门或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他科目或学生走班教学。


还有一种是不走班,所谓不走班,是指学校向学生提供有限数量的选科组合,然后将三门选考科目均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班,学生在固定的教室上课。网络上有个统计数据小走是占68%,全走班的只占1%。大走班占19%,还有不走班12%。


江苏的08模式大多数学校就是不走班的


我个人的建议,一是“小走班”,即部分学生或者科目走,将三门或者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组成新的班级,这个班级体相对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同一个学生可能有四个班级,语数外是在同一个班级,然后选择三个科目在固定的三个班级。


二是可以考虑“合并同类项”。怎么合并?比如语文学科中的“任务群”的学习是可以以选科的形式来进行的,某教师专注于一两个任务群的研究,人尽其才,人尽其能。每位学生学习不同的“任务群”的内容都要通过“走班”来实现。严格说来,它还是小走班。


三是在固定的时间内走班。不是天天走,选科的科目是固定在每周的某一天走,或者固定在某几天的半天走。当然,也可以不走班,那就是在“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将几种选科组合固定下来,依然像江苏多数学校 应对08模式那样。08模式的弊端,主要在将毕业会考成绩分为四个等级,并将成绩纳入了高考,实际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故毕业会考有“小高考”之称。可喜的是新一届高一学生的毕业会考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了。


要有人人能开选修课程的意识和准备

以下所说的选修课程,是“3+3”或“3+2+1”的“+3”“+2”“+1”,而是应对综合素养提升的那些“校本课程”。未来每个老师可能要能开一到几门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可能是跟自己所教科目贴近的,或者是有关联的。也可能是没有关联的。我以为这是这是未来教师发展的趋势。


一位语文老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只是语文学科的发展,光会教语文,不会教跟语文相关的学科,或许会慢慢的失去专业的优势。


未来的优势教师是能够兼任选修课程的老师。在序列上,分段实施。然后我们就要考虑学校的选修课程是要有序列的,选修课程的序列,不是零碎化的,一定是一个体系,然后是因人而异,这个人包括老师和学生。在模式上,因人而异。学生选什么科要根据学生来,老师开什么选修课程是不是也是要根据老师个人来。


既然开了课程,就要评价,它是招办有一个专门的平台,规定时间内让学校上传对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考评的报告和相关的组织材料,过了这个时间上不去,也不好传。同时,在监测上,要做到准确可靠;在评价上,公正透明;在反馈上,及时具体。


课程怎么开发?

理论上讲大概有这些方法:行政方法、制度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对话方法、指导方法、激励方法、惩罚方法、范本方法。


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要从学校的愿景和实际出发,要确保每个学生能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能够让每个学生有得选;另一方面,对具体学校而言选科课程的开发必须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内。


尽管从理论上讲,学校所开出来的校本课程必须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但如果一些课程只是极个别学生的需求怎么办?一个办法是让他们转转到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去,或者让他们实行“走校”的方式去完成选修课程。这就有一个建立区域的学校联盟的问题。


课程开发我还是倾向于泰勒在《课程与教学》中提出来的一些观点,谈课程开发四个环节,首先要明确目标,然后要确立内容,然后是要制定实施方案,然后要有考核评价的标准。


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完善目标、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和评价的依据,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我想讲的是什么?不是编一本教材就拉倒了,这个教材在实际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


其实我认为新高考只是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


个人认为,从学校的角度讲,课程开发要恪守的原则是社会价值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也就是说我们开的课程要考虑能不能为社会服务,能不能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什么方式,借助什么去运作。


学校必须为学习者提供各种可能的机会去,让他们实现自己所需要的目标,但也不能不考虑实际可能。


开设校本课程至少必须考虑以下这些问题:

一是要通盘考虑,要从整个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定位出发,而不能心血来潮。


还要考虑是否可行,不仅要开得出,还要开得好,至少得有资源,有师资。还得看得到它的前景和未来。这就要考虑学生升学与就业的出口问题。

 


二是要考虑系统建设的问题。要避免将校本课程理解为一个两个讲座,如果以讲座的形式开,它应该是一个序列。三是要注意课程建设与实施考核的规范化。既然是课程,就得有课程标准,就得有课程的任务、目标、内容、考评等规范化运作的规则。当然还得有动态化的意识,所谓“一人一表”、“一年一表”,就有动态化的意思在里面。


对学生而言,则要兼顾他的智能因素和个人兴趣,也就是说学生能够通过所选的课程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如果他能够通过自己选择的课程顺利的考上了理想的院校和专业,对他个人而言就可能是一种成就与满足。


还是以美术选科为例,在教室里听老师讲,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是一种途径,出去采风写生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对其他人的作品的欣赏以及自己作品的创作也是学习的途径,这些途径都是指向他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另外一个,要让学生明白,同一种学习经验也可能产生好几种效果,一件事情可能有几件事情的功能,还是以美术学习为例,原来是想成为画家的,但说不定一个机缘歪打正着成了一名景观或者服装设计师,同一个选择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因为人生的轨道往往不是按照预设来前行的。


因此,学校在给学生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候要强调,人生有多少种可能,而不是唯一的可能。


高考对教师带来的挑战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是要有跨界意识,要善于整合各种资讯与资源,要善于与他者合作。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让群众更加满意是未来继续探索的方向。高考是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新高考改革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推进的合理有序,都将以广大群众的满意为唯一考量尺度。对于已经确定实施的十四个省(市)来说,新高考改革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我们愿同家长、学校、老师一起,为孩子的未来出谋划策,提供最专业的选课指导。






学校首页:2020年广东高考

标签:2019年高考 


 找学校


关注广东招生在线




  

相关评论

求学参考网--广东招生第一网  商务合

Copyright cankaox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世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094791号  联系我们